
2025年8月29日至3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及 EBP 中国咨询公司联合承担的亚洲开发银行技援项目——“黄河河流健康与水生态安全研讨培训会”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作为亚行技援项目中 3 号任务包(WP3:Capacity Buidling)的关键工作内容,旨在提升黄河流域相关事业单位人员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水生态监测与生态流量设计与调度的专业能力,共有来自流域内外多家机构的80余名学员和 9 位授课专家参加。
8月29日下午,培训会的第一项议程围绕河湖健康的科普方法和技能培训,由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处席会华处长主持。科普活动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国科局孙扬波副局长的精彩致辞下拉开帷幕。首先,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教授围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环境下的科技传播”作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传播中的创新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中水传媒公司总经理李亮以“科普视频创作与传播”为主题,分享了水利科普视觉化表达的有效路径。黄河电视台编辑部副主任罗瑞琪与黄河博物馆讲解员杨晨老师则分别从媒体实践和场馆教育角度,开展了生态保护推广与科普互动方面的经验交流。
8月30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国科局副局长孙扬波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本次培训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多位领域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北京师范大学谢湉副教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多阶段生态补水机制与配置方案,并进一步探讨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的策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崔永德研究员以底栖生物为范例,系统阐释了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南水北调中线公司尚宇鸣总调度师围绕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水质安全风险识别与系统性保障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际运行经验,剖析了长距离调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以及水文情势变化等多重风险因素;郑州大学李远副教授分享了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的前沿技术体系及其在多场景下的创新应用实践。项目领队、北京师范大学王圣瑞教授从流域尺度提出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新视角,副领队、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所长田世民详细阐述了水沙调控背景下黄河下游生态流量演变及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互动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下游生态蓄水设计的关键参数、水沙变化对鱼类与鸟类群落的长期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文情势预测、以及河湖健康监测新技术的落地应用等焦点问题,与授课专家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实务探讨。现场思维碰撞频繁,讨论气氛热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治黄实践的有效对话。
8月31日上午,与会代表共同赴河南省水产研究院试验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黄河水生生物保护实践与成效。当日下午,项目组召开亚洲开发银行咨询项目内部推进会,北京师范大学李钰、周影、张光亮老师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夏梦分别就项目总体进展、水沙调控对水资源调度、水环境演变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黄河下游与三角洲生态需水保障与河流健康监测等专题进行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成果表示肯定,并就后续验收准备和成果优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培训会议系统整合科研、管理与实践多方资源,通过专题讲授、案例分析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黄河流域相关机构在水生态保护与河流健康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充分发挥其在环境水文、生态修复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学科优势,为亚行技术援助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北师大水科学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与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积极拓展在水生态安全、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联合研究、能力建设与政策咨询工作,推动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黄河流域水科技国际合作网络,为我国江河的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